找到相关内容1239篇,用时55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为什么事事都不如意--妙莲老和尚答问

    人家分配你什么事,你都欢喜接受。就会很快乐;如果你老是想:‘为什么派这事给我,怎么不叫别人?’那你一天到晚苦闷,常为工作烦死!而不是工作把你累死!以欢喜心事情,就得好,而且身心快乐;做事心不甘、情不愿,不但不好自己也苦恼,何必如此自寻苦恼?既然一定要,那何不用个欢喜心呢?大家都开心不好吗? 问:为什么有才能却仍一生潦倒? 这就是有慧没有福。福从那里来呢?从德行而来。你行财施、法施、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2243476788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受戒的好处

    星云法师:受戒的好处 目前社会上,有一个很好的现象,就是每年都有几十万人,在全国各地寺院受戒,受五戒、菩萨戒。为什么这么多人要去受佛教的戒律呢?这是现代提倡法治社会的必然现象,因为在法治的社会中,大家都要守法,一个佛教的信徒就要受戒。受戒有什么好处呢?我有六点看法: 一、戒如良师:戒,就像我们的老师一样,什么,什么不能,它指示我们方向。 二、戒如轨道:可以规范我们的行为。例如,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133578336.html
  • 圣严师父的愿

      圣严师父的愿   当初很多人都反对我创建法鼓山,甚至有人说,可能道场还没盖好,我就已经往生了。但是我认为,人的寿命有多长,我们虽然没有把握,但是活一天就应该一天,一天的、一天允许我的事。   因此,那时我虽然已经六十岁了,但是从来没有考虑自己活到多少岁,但是,在我七十岁的时候,法鼓山第一期工程完工,八十岁的时候,则建设完成了,这是当初从来没有想到过的事。也许我的业已经了了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6/23062081872.html
  • 问:佛教思想如何与家庭和社会生活相结合?

    虚空的人格品德;学佛就是学佛做人,学习佛菩萨的为人处世,待人接物的思想品德,阅读佛经不能光念不做,要按佛经中指示的方法积德行善,学一点,一点,多少就多少。学佛中学习佛的慈悲心是最主要的。佛祖曾在...

    佚名

    佛教问答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fjask/2009/07/16135186474.html
  • 打好自己的牌

    的!”艾森豪威尔听不进去,依然愤愤不平。   母亲于是又说:“人生就和这打牌一样,发牌的是上帝。不管你名下的牌是好是坏,你都必须拿着,你都必须面对。你的,就是让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,然后认真对待,...

    卡洛林·奥斯汀

    |人生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0/14313691698.html
  •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

     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,在于自我消融,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、慈悲无边,完全没烦恼的境界。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,凡夫得到吗?   的确,要做到“自我肯定&...rdquo;──烦恼永远静止,慈悲和智能永远在运作。而这样的境界,一般人得到的吗?   关于这个问题,我曾经请教一位长老:“佛的境界或大菩萨的境界,不能够解释?不能够说明?不能够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惭愧|谦虚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6/07/1905014920.html
  • 不求回报地付出才能了债

    现在美的不得了,你以后要承担后果啊!那个时候你会哭的不得了。你欠,你总得要还给人家。哪有这么无缘无故的,哪有这么随随便便占别人便宜的?早晚得还。你今生这样,来世就要还回来。多付出,没有错,多少就...念头,这种心态,就是自私自利,有要求的,有回报的。没有受到称赞,没有得到什么好处,心里就开始埋怨。这就是错误的,不要这样。自己多少算多少,也不是勉强,别求回报,不要要求那么多。   人啊,能动点...

    达真堪布

    |因果|业报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10/08245930687.html
  • 用惭愧和谦虚来消融自我

    自我成长的最终目的,在于自我消融,如此才能达到智能无边、慈悲无边,完全没烦恼的境界。可是这样的境界似乎只有佛菩萨才能达到,凡夫得到吗?   的确,要做到“自我肯定”或“自我成长”,改变自己的观念...永远在运作。而这样的境界,一般人得到的吗?  关于这个问题,我曾经请教一位长老:“佛的境界或大菩萨的境界,不能够解释?不能够说明?不能够让我们学习?”他回答说:“你不要做梦!”  想以凡夫的...

    圣严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11039367.html
  • 父母就是榜样(古文今论之一百七十二)

    陪着他们。我在一旁,孩子就会觉得我重视他们的学习,就会认真地做作业。”父母对孩子的形象不论是好的、坏的,孩子都分不清,他们就去学习,直觉告诉他,父母的,就是对的,他们也。因此,孩子对父母是崇拜...不要让它连累我!’所以过逝以后,家里上无片瓦、下无寸土。我对你父亲,了解他的一些好品德,因而对你抱有希望。你很小就没有父亲,我不能断定你一定可以番事业,但我知道你父亲一定会有好后人。孝敬老人、秉公办案...

    马庆洲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82740667.html
  • 佛家预防贪污的秘笈

    ”即可,不假外求。这个思想,立意纯正,提倡一个人“应好事”。但“应好事”,无形中承认事实上有人坏事,或者可能坏事,否则,那个“应”字,变成多余。因此,必须加一个“”字――“好事”,这样,“应”字方有着落也。因此,一个人,如何“好事”,“不做坏事”?这个问题,非同小可,不可不答。后来,另一大儒王守仁,接住孔孟未完成的功课,提出“致良知”一说,认为一个人实现自己的良知,必须透过静坐...

    李炳时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7480378532.html